thumbnail image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 道 場 內 景

    紅塵中的舟筏-大鑑禪堂

    攝影/梁寒衣

  • 紅 塵 中 的 舟 筏

    入廛垂手——大鑑禪堂

    是因緣的不可思議罷!這座道場全體呈現一艘船舶的形狀:

    三角玻璃窗約當於船首,一排玻璃門所在,約當於舷窗和船艙。底下便是熱鬧喧茨的十字街頭。

    古德謂「入廛垂手」,又道「十字街頭辦道」;

    所指的是菩薩行者,打破寂遁,入於街頭、鬧市,接物利生,大興法門。

    如此,菩薩寶輪啟航了!船首直指向熙來絡繹的渾矇眾生——

    攝影:傅睿邨

    船首‧菩薩立像(石材,仿北魏~東魏,南北朝)

    這尊佇立船首,作為導航的菩薩立像,初步推算,約仿自北魏~東魏時期,意即達摩初來中土之際。

     

    線條簡淡,石材平常,造像簡約,卻古樸、寧靜、而耐觀,山中人日日與之對觀,廿年而觀之不倦。
    唯願大悲莊穆,此菩薩的凝佇,畢竟喚起智覺,使得長夜有情得渡生死大海。

    達摩像

    從西土至東土,「達摩禪」既「直指人心」、亦「借教悟宗」,為中土禪宗的源首,也是「南宗禪」與「北宗禪」共同的源首。所示現的是「頓教/漸教」的並存、融合。他的「內心無喘,心如牆壁」仍是修法者「心涅槃」的基礎功。此達摩像本為山茨朝夕道伴,因禪堂設立,而移入。

    攝影:傅睿邨

    中心‧思惟的如來(木雕,現代,泰國)

    杜清河‧梁秀菊供養

     

    菩提樹下,正由於之於人類情境的深觀與長惟,而有了悟覺的佛陀;
    如是,這幅「思惟的如來」應是一切修行的起點,
    所有追尋聖道的佛子俱應將祂牢誌胸中,冥刻不忘,如彼思惟,如彼作意,如彼修行。

    禪堂中心‧禪門(老木門,約當清末民初)

    剛樸的木門置於大殿中心,象徵禪門,也象徵「參禪 / 叩關」
    此門將永處關閉,三年、五年、十年、廿年……,乃至於死,假設無人參悟,此門將永永緊閉。
    一朝打開了,即意謂禪堂,有法子開悟、破本參了!

    光明自在(銅塑,現代,作者:蕭任能)

    大鑑禪學會供養

     

    這尊「光明自在」是雕塑家蕭任能的作品。
    蕭先生生於1970年,20歲追隨謝以裕老師學習工藝、雕塑,
    24歲成立個人工作室,27歲於「南投文化局」舉行雕塑個展;
    爾後,屢次舉辦各種雕塑展覽,並獲得各類雕塑、公共藝術獎章。

     

    「光明自在」,一見呼應,在於,與教法冥冥相合:
    光明,象徵「大光明藏」
    自在,指空性解脫,即「空如來藏」
    兩者相合,即「空、明」二相
    背後的圓光,代表了「一圓相」,即「大圓境智」的成滿。
    將之供於大鑑入門門首,要大眾體得如來髓腦,大鑑宗旨。

    釋迦出山圖(昭和初期,日本)

    釋尊像是以(南無釋迦牟尼佛)佛號繪成。
    字體簡潔、流暢,圖像四邊全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寫滿。
    一般出山圖所繪都是佛陀經六年雪山苦行,了知苦行無法究竟解脫煩惱,因此放棄苦行決定出山。
    以往的像都是釋尊身形消瘦,有如枯木且衣衫襤褸,此像顛覆傳統造像,寧靜、平和、深扣人心,
    在作者心目中的佛陀無時無刻所呈現的都是大圓滿之像。

    菩提座墊

    菩提樹下,即是金剛座。

     

    使用菩提葉肖像,提醒:
    ㄧ、須具金剛心、決定志
    二、須具菩提心、菩薩行
    此葉,來自斯里蘭卡聖地,是與古印度、世尊的聯結。
  • 大鑑禪堂即景

    浴佛法會(攝影:傅睿邨)
  • 菩薩 · 祖師 · 禪室 · 茶席

    攝影:傅睿邨

  • 花供‧心供‧重重頂戴

    攝影:傅睿邨

大鑑禪堂

開放時間

週二、三:早上10點–下午5點

週四:下午2點–晚上9點

週六:早上10點–下午5點

【週日、週一、週五及國定假日休息】

 

為避免招呼不週,

如欲至禪堂禪坐或參訪,

請先以電話預約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18-1號七樓|道場內景點此參觀▶▶▶|

    回到首頁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若繼續,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