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量義經》所揭櫫的「歷劫挫身不倦惰,晝夜攝心常在禪;遍學一切眾道法,智慧深入眾生根」——應為每一名希求住持如來法教的菩薩行者置於胸中的肖像。
道顏
——陳厚雲
未學佛法前,歎命不好、怨運不濟,人生坎坷之種種際遇,致陰鬱不多言,唯認命而已做好本分角色,所以不太會剖析自己。
雖説50歲後才接觸佛經,但僅就文字相初識皮毛,直至翠薇推薦上梁老師的課程(《道德經》之下篇〈德經〉)看到梁老師的和悅容顏、善順語音,對學子們苦口婆心的呼喚,讓從職場辭退的我,頓時如大海中何去何從的浮木,飄忽的心有了依止,也開始了思惟...
六祖壇經「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就如靜思語「對的人要向錯的人說對不起」,乍聽此語,怎麼想顛倒呢?在聽梁老師解説此句「自己心頭上檢省明白反思清楚,見他人過失而不與之雜染」,相對、相應而暸然了。
生活上常有此事況「事好做,人難做」,秉持如實如理修行:「修」是修心養性、慈悲本懷;「行」是端正行為、喜捨付出。願行道上和同參道友、善知識等結好人緣,積聚福慧資糧。身為培育幹事,每年都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與前語有異曲同工之妙,來和新發意菩薩共勉共修學。
前誦《華嚴經》卷第二十七「於諸法中意善開解,不取於苦,了知苦受無相無生,諸受互起、無有常住」正契合學佛後小有修為之心境,較能開慰自己:體相如此,唯有適然;偶有不堪體力、生懈倦想,即時心性自我覺察、起慚愧想—既是堅固信願、深心行道何以有此非分之想,可見自己信不深、願不廣,而於行道路上彳亍踟躕?非得有力之明師能觀慈顏、目不暫捨,驅策前行的動力!
(無量義經德行品)
「歷劫挫身不倦惰
晝夜攝心常在禪
遍學一切眾道法
智慧深入眾生根」
吾師之風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