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黃立恒
修行,或須穿過冗長的隧道始能發現自己。
導師的話:
點點滴滴……鋪展生命/生活圖相,的確較之於初來的「急流水」、「毛茸茸」增益不少。所謂修學怕便就是這樣一點點契入、體悟、和轉身的吧。功夫須下,始能感知、受用。
如來視照顧病患為莫大功德,唯因本是須用力「降伏其心」的過程。能耐煩得下來,不生嗔嫌,即為「定」。能眼耳手足細心週全、不打失,即為「觀慧」。能平等悲澤、等視如親,即為「慈」。加油!
我的2024學佛日記
梁孟君
又近年底,一年就這麼又要過了。大鑑的年度大會之前總該來個檢討:我學了些什麼?說來慚愧,我好像參與的很少、學的不多,不僅法會少來,連今年只開了這麼一門難得的勝鬘經課程,我也只聽了上半期。
我依舊是老師說的「急流水」,不是自己找理由找藉口開脫,但身上的世間責任真的是不少,事情真的是多呀。急流水依舊是急流水,但是老師的話在心中是有在發酵,對我還是起了一點點作用的,於我個人感覺,進入大鑑就是給我心中安個鬧鐘,時時來個提醒,雖賴床之人常會按掉鬧鐘繼續睡,但翻個身之際還是有點慚愧心:我知道、我知道……再一會、再一會兒……
打坐
老師給的第一個功課就是打坐。老師說要每天打坐,從一天30分鐘坐起。我達成率大概八成吧(雖然偶爾會有一、兩天偷懶),30分鐘常常是坐不到,但15分鐘的起碼該是有……。接觸佛法其實有三十餘年,只是以前是超級超級的不用功,打坐不是沒有打坐過,就是偶爾,且這個偶爾可能是勤勞個幾天,然後……有時甚至會間隔好幾年才有下一次的幾天勤奮用功。這一年來與過去相較真的算是有用功多了。
關於打坐,以前參加過法鼓山的禪修班、中台的禪修班,數息法都有在教,學是學了,但是實際在執行時自己碰到的笨問題(還真的是笨問題,連要發問都不知道怎麼問起……好像好丟臉哪),倒是這一年來讓自己天天坐下來坐著坐著就解決了。什麼笨問題呢?例如:口水。數息,數著數著,卻發現不知道口中的口水該在哪個節拍把它吞下去,注意力竟跑到自己的口水上頭,心就亂了。另一個是眨眼睛,以前法師都教說打坐時要張開眼,不是閉著眼的,因閉著眼容易打瞌睡……。但我一直張著眼,眼睛會痠澀不舒服呀,總要眨眼的……和我的口水問題一樣,我該什麼時候眨眼啊?數息,數呼吸,還數吞口水,還數眨眼睛,搞得我心都靜不下來了。然而,最近發現,咦,我已沒再注意我自己什麼時候吞口水、眨眼睛,一切就自然而然了。
念頭的收斂則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待加強,很待加強。曾經,坐到感覺全宇宙只剩下我和我的呼吸,那種感覺非常的純淨、美好,可惜,經驗不多,而當我懷念這感覺,一心一念想要靜、靜回那份純淨空無...我就更達不到了。我知這是著相了,提醒自己不可以急不可以存著這個追求念頭,但目前還是很難……。約莫三十年前也有類似經驗,那時是誦經時聞到奇香,很舒服很好聞很香很香,難以形容的香味,似是花香混著果香,圍繞周身……不是我點焚的香,完全不是。連續出現了幾天,但當我誦經時開始期待著那股香味,它就不再出現了。後來再也沒有。
有時,坐著坐著會看到一些畫面,說「看」也不對,不是用眼睛看到(因為我通常閉著眼打坐),是腦中有畫面。應該不是幻覺或是我的想像,因為也實在說不出有什麼特別意義或什麼原因會產生這種想像。例如,大雪紛飛視線昏茫的高山,有個圍著紅圍巾的人在攀爬陡峻的巖壁;例如,有隻大白熊坐在椅上端著一杯咖啡在喝咖啡……這就像念頭來了念頭去了,了解應該察覺觀照著自己念頭,但不要執著,Letit go。知道該這樣,但,要練習。
我打坐習慣雙跏趺坐,會麻會痛嗎?30分鐘還不會,至於30分鐘以上呢?不知道,因為還沒有坐這麼久過。繼續努力,等我能坐更久時,就可驗證我的盤腿功夫了。
佛像藝術
這一年看了幾個佛像藝術的展覽。論起這個機緣,是於年初老師的《般若覺慧》與林谷芳老師的《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聯合新書發表會,在林老師的書中看到諸多佛像。而後在觀展經歷中認識吳文成老師,除了林老師的書中所示,更經由吳老師的帶領對佛像藝術有更多層面的認識。
歷史博物館與楊英風美術館【楊英風百年特展】
楊英風老師是素來景仰的一位藝術家,今年歷史博物館與楊英風美術館合辦【楊英風百年特展】,前往觀展方知,楊英風老師的雕塑作品除了廣為人知的「鳳凰來儀」及各式景觀雕塑,他與佛教的因緣也很深,本次大展中的「宗教藝術」系列展出多座老師恭塑的佛像。其愛女更成為一名結合藝術與宗教弘法的法師,寬謙法師。
故宮南院【佛陀形影展】
8月,前往故宮南院參訪。最大的收獲是見到了「龍藏經」與已被指定為國寶的「曹天度造九層千佛石塔」。「龍藏經」是清朝孝莊太皇太后(康熙皇帝祖母)欽命修造,鑲嵌珠寶、以泥金書寫,精緻非凡。「曹天度造九層千佛石塔」造於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466),是現存中國閣樓式佛塔的最早遺存,全塔共雕1381尊佛。
歷史博物館【菩提心起-館藏佛教造像特展】
由於黃土水先生《甘露水》的被發現、重新面世而掀起的熱度,歷史博物館乃以其收藏的一座黃土水作品《釋迦出山》雕像為引,推出【菩提心起-館藏佛教造像特展】。於歷史博物館參觀【菩提心起】展覽時遇見一團看似很專業的學習團體,我被帶團老師專業的講解吸引,一路跟隨混進他們之中一起聽講。原來這位是吳文成老師,他以佛像藝術作為自己修行的方式,鑽研各年代時期的佛像造相藝術。得知他的「佛教藝術基礎課程~歷代莊嚴佛像之美」即將在大安覺風佛教藝術中心(創辦人為寬謙法師,藝術家楊英風老師之女)開課,便報名了課程,跟著吳老師認識佛像的藝術。
雖然後來吳老師因身體欠佳檢查確認罹癌而停了課程,但短短幾次上課收穫仍是很多,對各時期佛像藝術的風格有初淺了解,也大略對於不同文化如何形塑出這些風格特色有些概念。而在認識佛像藝術的脈絡時,也在其中了解了佛教發展的一些歷史。以前我的歷史念的很差(所以選讀的是不用念歷史課的自然組),而當吳老師講解著北齊、北周的佛像在外觀上有什麼差別時,眼睛看著老師展示的各期佛像照片,努力抄寫筆記,腦中卻想著:「北齊?北周?是朝代名稱嗎?是多久前年代?」(啊~我只依稀知道漢、唐、宋、明、清...嗯,還有什麼?)為此還Google複習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我連中國的歷史都搞不清楚,更遑論印度的那些王國與地點?孔雀王朝、貴霜王朝、阿育王、犍陀羅、秣菟羅……真難記呀!)在學習佛像藝術之外還順便複習歷史,算是個收獲吧。
學佛,先了解佛陀的一生
也因吳老師的一句話深感慚愧,了解必須確實的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學習。「學佛要先從佛陀的一生開始認識起,如果你連佛陀怎麼悟道、出家、弘法都不知道,你談什麼學佛?」如當頭喝棒!除了知道他是印度的悉達多太子,關於佛陀的生平我所知道的還真是少……。於是這套《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是近日閱讀中的書籍。雖因日常俗務繁忙閱讀時間零碎,看書速度緩慢,目前只看到第一冊第16篇,一行禪師以淺而易懂方式說故事,閱讀上並不至於太難澀困難,是容易看得下去的。只不過我花在看注釋的時間可能比看內文的時間還多,一行禪師文字用的淺顯易讀,但很多的典故或佛學義理說明是寫在每篇篇後的注釋,我的根底太淺所以看注釋有時甚至也得來回多讀幾次才明白。但這本書應該是適合我這種佛學小白閱讀的,覺得也是機緣,當有念頭想要找本書來學習及了解佛陀的一生時,在網路上無意中便看到了這套法鼓山出版的書籍。就以目前閱讀進度,瞭解了:阿難是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哥哥(原來是這樣的親屬關係……),佛陀的母親產後七天即早逝,佛陀是由後來繼立的王后也是他親姨母喬答彌王后所撫育長大,而喬答彌王后便是第一位比丘尼。佛陀的妻子耶輸陀羅有著大慈悲心,以太子妃之尊卻時時前往貧困地區親身親手照顧著貧童……
放下我慢.直視病苦
這一年我做了件讓許多人了驚訝的事情。受完了110小時的照顧服務員訓練,通過術科學科考試,成為一名合格的照顧服務員。「照顧服務員」,以一般通俗的講法叫做「看護」。在寫著這篇文章的數小時之前,我還在醫院裡幫病人換尿布、餵食、刷牙、翻身。是的,幾個小時之前,我白天的工作是照顧二十幾床的臥床病人,講更清楚點,他們大多數是無意識也無法有自主意識動作的植物人。
這週我在二管病房實習,二管指的是鼻胃管與尿管,這裡的住民身上大多數安著這二種管子,所以我們稱之為二管病人。他們身體無法自主動作,但仍然會吃會拉。吃,從管子灌進去;拉,尿液從管子流出流到尿袋裡(我得定時去倒掉尿袋裡的尿)。當然也會拉屎,包著尿片,但一不小心還是會噴到床上。
每天的工作是不斷的刷牙、餵食、餵藥、換尿布、翻身拍背擺位(把他放好擺成舒適位置),弄髒了的,得換衣服換床單換被子,全部人數做完常常未及休息,又是下一輪照護工作時間已到,接著做……如又有突發狀況就更要令人哭哭了……。今天就是狀況很多的一天,案一:餵食中病人突然吐了弄了一身被子床單枕頭病人衣……全要換;案二:鼻胃管和灌食管沒接好,餵了一半脫落,噴流一床,結果同案一;案三,換尿布時不斷噴屎,以為停了洗好擦好包好新尿布了,又噴,於是全部再來一遍;案四,刷牙時牙刷頭掉在病人口中(若滑入喉嚨就慘了……),以上只有案四是我的,還好不是全部慘事都讓我碰上,但也夠驚險了,牙刷頭掉出脫落在他口裡時我驚叫一聲,處理著隔床的學姐抬頭看一眼便立即衝過來撬開病人嘴、挖了出來,我當然被罵了一頓……
很直接很直接的面對著老、殘、病(接下來不管是自然而然或是一不小心,就是最後一關「死」了),不管曾經是叱吒風雲或是街頭遊民,來到這兒都一樣。我們一直被耳提面命:「他是人,不是你處理的一個物品一件東西。」多殘忍一句話!為什麼常要提醒「他是人!」?當已是這種狀態的時候,還像一個「人」嗎?竟然是還需要去被提醒「這是一個人」。受訓期間為我們上課的資深護理師也曾如此跟我們說:「這裡是市立醫院,路倒遊民、弱勢族群有義務收治,救護車是優先送往這兒,所以我們收到這種病患的比例較一般醫院高。送來時……可能是髒兮兮、有異味,不知幾年沒洗澡,頭髮都結塊黏在一起……我們要給他洗澡洗頭……洗乾淨了,換了乾淨的衣服,他也是一個人。我們的照顧方式沒有什麼不同。」我還未碰到老師說的這種情況,但見螢幕上播放出來的一張張照片,當下課堂上的嗡嗡私語聲以及見同學們臉上的神色,顯然嚇著不少人,大家都頗受衝擊。老師環視一圈,頓個口,繼續說「……身上可能有跳蚤、疥瘡,處理這種病人時自己要小心,不要被傳染,尤其是疥瘡,這被染上了很麻煩,你們要移動他接觸他時得穿防護衣……」看著螢幕上渾身疥瘡的收治遊民照片,那是進到這兒後第一次感到作嘔、頭皮發麻……。
來到我們手上,我們要提醒自己「他是一個人,需要被溫柔對待。」人生而平等,是吧?佛陀也教導我們不能有分別心,你怎麼能嫌他髒、臭、噁心、可怕、不想碰?而即使是叱吒風雲的大將軍、大老闆,當來到我們二管病房,都一樣,一無知覺的放屎放尿,任人打開尿布公開露出大屁股……每天在我們手中的,不管是誰的屁股,我們都同樣的處理清潔護膚,這真的是無分別心。
非常好的修煉道場,是不?不否認,我曾經是傲慢的,潛意識裡有著自認是高知識份子的優越感,我們是用腦袋的人可不是出勞力的人。有了這樣的念頭是不是就有了貴賤的分別心了?而智商147的我,餵管、翻身的技術也沒有比別人好,犯的錯沒比高職學歷的人少,一樣挨罵一樣被資深前輩吆來喝去,誰管你是台大畢業?是的,在這兒我學習放下自己那可笑的優越感,學習眾生平等,學習人生無常……如果身為太子妃的耶輸陀羅都能不計髒、臭為貧窮病童服務,我有什麼不能做的?
我用我的力量協助手中這個人,使其舒緩,緃使我知這不是也無法使之究竟解脫,但就在這個「當下」,當下我能讓他舒服一些,這一份當下是我能做的能貢獻的。修行在人間,「云何降伏其心?」放下我慢之心、放下愛憎分別心,替以慈悲之心。為別人解一分苦為自己獲一分了悟。
我的2024學佛體驗與實踐。
寫于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