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死生流駐

· 最新文章
broken image

 

死生流轉,盡在彈指。一個長夏,如是,流逝過一個過去生與過去世!而有時亢烈,有時清嚴,有時狂飆,而絢美…… 

死生流駐 

  元曉大師是唐時新羅的一介高僧。他博文偉麗,睿智雄渾,有氣吞山河之態,……人稱之為「萬人之敵」。卻在四十五歲那年,以狂悖、叛逆的方式,自毀戒儀,與寡公主瑤石結褵,成為他人眼目中的「破戒僧」「墮落僧」。透過破戒,而與罪相眾生、垢濁眾生結合為一體,從而展開他的「地藏救贖之旅」──深入泥塗,深涉艱險。使得韓國佛教打破貴族、宮廷的界隔,流布於庶民、荼苦中。他是以骨血實踐、驗證,使得韓國佛教「庶民化」的第一人,也是海東「華嚴宗」的始祖,更是「菩薩道」的修驗者。

  一九九七年春日,自思惟,圈點以「菩薩道」「菩薩乘」為心髓的諸部經卷開始,元曉大師以及他的〈無涯歌〉即成為山茨間日日流注、日日參惟的玄旨――我按圖索驥,批閱、檢視了一切相關史料史籍,圈點了影響至深的數部經卷,冀圖尋索、建構一位菩薩行者,之所以「破立成毀」的心脈與途則――長年窮索、叩搗研磨,當它開始書寫,作者卻已病骨危殆、形貌支離了!

  唯恐辜負,唯恐錯失,於是,日夜焚燃,日夜荼煎,視為遺作一般地書寫。「不行!支撐不下去了……」當它書寫完三分之一時,我如是告訴自己,而後,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三……死死生生,生生死死,長夜銷蝕!每一個清晨,俱須深吸一口氣,自床上拼湊、推拉起節節痛楚,節節陵夷的骸骨,將「它」一次,一次,推向桌前!

  如是,《無涯歌》完成於五十日的時光,於每日至少三小時的跏趺參思,與十餘小時的案牘勞形中,是生命中完成的至短、至速,卻焚荼、蝕煎得至為劇烈、怵目的作品;也是一己目前所完成的最長一部長篇小說──一部歷史、傳記、佛學、文學揉合凝鑄的文本。

  彷彿短劫中至為炎燎、灼迫的長劫;亦是長劫中至為華美、清皎,忘魂忘神的短劫!

  死生流轉,盡在彈指。一個長夏,如是,流逝過一個過去生與過去世!而有時亢烈,有時清嚴,有時狂飆,而絢美……

       (1999年11月21日《屏息的剎那──作者的手稿與心情》專題策劃)

 

訂閱
上一篇
秋節安康
下一篇
托缽四疊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