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深契佛陀本懷的指月之作

——《優曇之花》推薦序

broken image

攝影:梁寒衣

兼有作家與行者的高度,梁寒衣的佛教文學一方面有著向道的悲切,另方面更有著智慧的返觀,恰可以同時照顧著方內與方外,以此,她契入祖師行儀、經論義海的書寫,就成為讀者最好的指月之作。

深契佛陀本懷的指月之作

——《優曇之花》推薦序

——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

  在宗教文學的書寫上,梁寒衣無疑是獨一無二的。

  獨一無二來自她獨特的書寫功力。讀她的文章,散文也像首詩,意象冷冽,如她的人般,出塵地極為自然,她常有自創的用詞,卻不僅意思到位,還因清新,竟就帶來一種別人無法企及的美感。

  獨一無二更來自她宗教的體驗。作家寫生命,尤其深層的部分,常予人濫情之感,但梁寒衣的文章處處是生命之情,字句脫俗仍掩不住那情感的深切,可讀來總覺屐痕斑斑,因為都是她生命的如實經驗。

  兼有作家與行者的高度,梁寒衣的佛教文學一方面有著向道的悲切,另方面更有著智慧的返觀,恰可以同時照顧著方內與方外,以此,她契入祖師行儀、經論義海的書寫,就成為讀者最好的指月之作。

  一直以來,這種生命契入的書寫就是梁寒衣佛教書寫的最大特色,藉由她的文字,經典中的佛菩薩、歷史中的祖師大德乃活生生地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

  然而,寫人還容易,難的是:面對鋪陳義理的經典,梁寒衣仍能化身為親聆教法的行者,讓佛菩薩的慈顏悲願、智心慧照成為再親切不過的叮嚀,於是「依法不依人」乃不再是個離開活生生的生命,只秉持抽象義理的教訓,而是由法知人的生命交會。

  這樣的交會,其深處實已契入佛菩薩的本懷,於是儘管梁寒衣自身都已觀照到「美!這是靈魂深處至深的恐動與幻相,至大的繫鎖與魔障」,但她以文字之美呈現的經典之美──《優曇之花》,卻已不再是世間至美的耽溺,而是返觀自性、本心應緣的直抒。

  這樣的作品,錯過了可惜,為它作序,也只是頭上安頭之事,現在就讓我們直接來領略它吧!

 

訂閱
上一篇
王德威評《黑夜裡不斷抽長的犬齒》
下一篇
慧韻幽藏 ——《雪色青缽》惟覺和尚序言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