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 首頁
  • 部落格 
    • 所有博客分類
    • 華嚴智海—《維摩詰經》
    • 華嚴智海—《六祖壇經》
    • 最新書籍
    • 大鑑導師/他方之眼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論文・演講・座談・開示
    • 芳嚴無涯-重要紀事
    • 華嚴智海—《道德經》
    • 行向圓覺/共修
    • 華嚴智海—《道德經》CD與課程大綱
    • 寒雪付衣/詩歌・散文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他方之眼-且觀霓霞
    • 他方之眼-聽彼風雷
    • 拄杖在手-隨身法藏
    • 感思與洄瀾
    • 最新消息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最新文章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部落格 
      • 所有博客分類
      • 華嚴智海—《維摩詰經》
      • 華嚴智海—《六祖壇經》
      • 最新書籍
      • 大鑑導師/他方之眼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論文・演講・座談・開示
      • 芳嚴無涯-重要紀事
      • 華嚴智海—《道德經》
      • 行向圓覺/共修
      • 華嚴智海—《道德經》CD與課程大綱
      • 寒雪付衣/詩歌・散文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他方之眼-且觀霓霞
      • 他方之眼-聽彼風雷
      • 拄杖在手-隨身法藏
      • 感思與洄瀾
      • 最新消息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最新文章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首頁
  • 部落格 
    • 所有博客分類
    • 華嚴智海—《維摩詰經》
    • 華嚴智海—《六祖壇經》
    • 最新書籍
    • 大鑑導師/他方之眼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論文・演講・座談・開示
    • 芳嚴無涯-重要紀事
    • 華嚴智海—《道德經》
    • 行向圓覺/共修
    • 華嚴智海—《道德經》CD與課程大綱
    • 寒雪付衣/詩歌・散文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他方之眼-且觀霓霞
    • 他方之眼-聽彼風雷
    • 拄杖在手-隨身法藏
    • 感思與洄瀾
    • 最新消息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最新文章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部落格 
      • 所有博客分類
      • 華嚴智海—《維摩詰經》
      • 華嚴智海—《六祖壇經》
      • 最新書籍
      • 大鑑導師/他方之眼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論文・演講・座談・開示
      • 芳嚴無涯-重要紀事
      • 華嚴智海—《道德經》
      • 行向圓覺/共修
      • 華嚴智海—《道德經》CD與課程大綱
      • 寒雪付衣/詩歌・散文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他方之眼-且觀霓霞
      • 他方之眼-聽彼風雷
      • 拄杖在手-隨身法藏
      • 感思與洄瀾
      • 最新消息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最新文章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不辜負

· 拄杖在手/論文・演講・座談・開示,最新文章
Section image

攝影:梁興堯

高天厚地,皎皎雪峰,修行者抱持一己法身亦復如是,情操皎然,以「不辜負」為前提!不自謾,亦不謾他。

不辜負

梁寒衣

修行人若欲真修行,首先,便須牢記「不辜負」三字:
不辜負如來,不辜負有情,不辜負師法、善知識,也不辜負同參道友、諸上善人……最重要的,是不辜負一己法身性命!

唯因一個真正相信有「法身性命」這回事,且也不打算辜負的,必也將「發明大事,究知自我法身」視為第一要務,無論從禪入手(參禪、參公案、話頭),或從教入門(披閱、研明經卷經論),必也兢兢業業、嚴謹嚴明,不會虛擲光陰,也不致囫圇矇懂,在於:是以「認證法身、明見法性」為第一要務。若矇懂糊塗,捫摸不到、也確定不了,便等於是蹉過、辜負、矇騙自己了!也便可惜、夭枉了這一期生死!

無論悟不悟道,初機、中機、或深機,正因「不準擬辜負法身性命」,之於世間、出世間,一切現象現實的染污與誘引,皆將懷著較之於常人更高的清醒清明、謹白戒慎,不致率爾「隨緣染污,與之俱去」:任憑境緣、境相、境界污塗牽引、汨沒一己的法身性命,而不知反思反觀。由是臨事、臨境,面向艱難與抉擇,將昇起更高的覺念,能深觀深惟、與克制克攝,有著更趨向「自性戒」的律儀與法則;唯因「太愛自我、不想塗污自法性」!如是,也不易作出破毀自體、傷毀有情的言語行為。緣於,如此作,第一個就是污塗、害損了自家的法身性命――一名不願負己法身的人是不肯這麼做的!――若果無明推使,不幸真做了、爆破了,則其「自反噬」也大,必也痛苦、悔恨、懺咎不已;不待他家的刀口與鞭指。不致無慚無愧、累犯累過、即連反思反省也不會!而易於更本能地傾向於「自遮護、亦護他」的情況――唯其斤斤愛惜著自體法身性命,故謹持身口,不願任意以刀劍剮割、創害他者。基於:燔然於其自反噬的刀口!

同樣地,不願負己法身的,自然也介意於自我的承諾與誠信,之於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小有情,不致信口開河、虛發願力,更遑論虛誑浮偽、虛與委蛇、諂曲怨害了!於有情眾生皆不願率爾草菅、率爾辜負、虛發浮願,就遑論去辜負如來、菩薩了!

至於尚有的過患、瘡疣、闕漏……那也無非是道力不足、調御不足罷了!――而這也正是這樣一名「不負法性」的道者所必須精進努力、力修禪定止觀、力行淘濾掃盪的目標。在同一種層次、根器下,那個「不肯辜負」的,想當然爾將較之於「視辜負尋常」或「渾不知有法身、或辜負這件事」的,將有更超勝的操品和進益。

一旦牢牢抱定「不辜負」三字,則於每一次的關卡與選擇間、所有人所以為的至為艱難而複雜深細的困境、衝擊、與利害,剎那間將一刀兩斷、清晰無比,唯因是以「法身」作量尺,界點、準繩清楚:凡偏離、傷害、瀆毀自法身的,則放棄!――無論究底損失、成毀、劫奪的是什麼!世間無物更可大過!

因之,修行首要,即是誠實叩問清楚之於「法身性命」的信念(註)。一旦信念,且決定「不辜負」到底,則面向抉擇,一切 「難難」將翻為「易易」,至簡而明確!而所謂的生命風格與人品,便是從大事大非、乃至小事小非,從一連串相續抉擇、和情境試煉中來――須信靠法身,慧觀抉擇,及至「無擇而擇」、「沒有抉擇者」。

悟不悟、證不證入是另一回事,然,所謂道品與道格即從中來:從決定信此法身有,且不辜負開始。

從「不負己靈」為起點,自茲不負如來、不負有情,將為自然的趨向;基於它來自本體的自律系統,少勞他律和管帶:再不是人前有、人後沒有;人前搬演、作一好佛弟子給人看,人後另一套。如今,眼目便在自己!看者、策杖者即是自己!玩真、玩假,都不再是負他人、遮蔽他人,僅是負自體、繞過自法性而已――若徒為自欺自飾,則頭出頭沒、一期生死又如此蹉混、矇昧、敷衍而過了,依前便還僅是一個凡夫肉殼子,只是更衰耄皺褐、更趨近白骨腐壤而已。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無滋味」唐代詩僧王梵志如是說。

黃昏向晚,無常在掌,如是,「不辜負」得好!――不辜負與佛法,與如來、祖師、師法、諸善上人……的相逢;而頂好「不辜負自法身」,努力參究、篤行、操持去!

縱或苦哀、折挫、磨滅,也衹如此。

寫于二〇二四年八月十五日

(註)意即,相信肉身性命、現象現實中,果真存有「法身」、「佛性」這種東西。縱使現前或未能明悟、掌握,卻也因「明信佛語」、「依佛智慧」,而諦信無疑!

Section image

攝影:梁寒衣

訂閱
上一篇
「萬念俱非,不為境轉」感想
下一篇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