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粗衣粗食,堅持單純的心

· 他方之眼-且觀霓霞
broken image

攝影:大俠

視孤獨為創作的主要素質,更是生命的實相,唯有超越孤獨,才能無掛礙地面對自己,專注於創作。

粗衣粗食,堅持單純的心

編者按:本文原刊於1994年12月25日/中國時報

文:駱靜如

  作家梁寒衣的生活可以「簡淨樸素」還涵括,她專注於寫作,衣食簡單素淨,生活平淡如水,這都源於有一顆單純執著的心。

  十多年前,大學畢業時,梁寒衣已準備出國留學,行前為了體驗生活,特地到泰北為難民服務。

  在那裏,她見到人間的雜亂、戰爭的殘酷,難民茫然迷惘的眼神讓她久久無法忘懷,心生悲憫,重新思考未來的路。

  梁寒衣深切體會到,無情的戰爭固然源於不健全的政治制度,而人性的貪婪無知更難辭其咎;唯有思想心靈能重新改造,人類才有希望,只是內在革命比起制度改革更為困難。

  想起魯迅「醫病不如醫心」的悲願,她毅然放棄留學之路,全心投入文學創作。

  由於起步較晚,而創作又必須長期沈思閱讀,為了與生命賽跑,梁寒衣不敢浪費一分一秒在與創作抵觸的事,諸如賺錢、做菜、應酬、打電話等生活的枝節,以扶持生命的主幹──創作,使之茁壯繁榮。

  為了省錢,她以每月一千元在新店的山腳下租了一間十坪的小屋。

  這間小室雖然狹窄,卻相當僻靜安全,交通也頗為方便;最重要是房租便宜,負擔輕微,免除為了生活奔波之苦。

  為了省時,她十天買一次菜,經常每天只煮一餐,利用答錄機接電話。

  只要有能力買菜、旅行,她絕不會浪費精神去賺錢。

  一旦經濟拮据,她才會走出斗室,暫時去採訪、代課、翻譯或演講,以這些副業來維持生計。

  獨居隱遁在經濟上固然需要自給自足,心靈更要耐得住孤獨。

  梁寒衣視孤獨為創作的主要素質,更是生命的實相,唯有超越孤獨,才能無掛礙地面對自己,專注於創作。

  梁寒衣獨特的生活型態,再喧囂擾攘的紅塵中的確是個異數,初時不免受到眾人的質疑、誤解,但她始終未曾動搖改變。

  她說:「一般人的生活如同計程車表,是可見的、量化的;我從事的則是生命底層的心靈活動,而心靈的里程碑是無法量化的,表面上毫無成就,卻是真實無偽的。寫作有賴心靈的敏感透視,並非一定要在紅塵中打滾,才能產生有血有肉的作品。世界上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及各種生活方式,應該彼此尊重。」

  今年夏天,小屋的房東將房子收回,她離開蟄居十年的小屋,住進更偏僻的社區,生活依然純淨孤獨,對真理的追尋也依然堅定不變。

(1994年12月25日〈中國時報〉)

 

訂閱
上一篇
飲酖於孤曠的冰原 ──記文字工作者梁寒衣
下一篇
清淨心 行菩薩道──藉由藝術管道 接引有緣人到淨土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