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修持,是一段苦工夫、苦志節…須有一種「生死與之」的懷慕才可能作證到底,追隨到底

· 最新文章,拄杖在手/論文・演講・座談・開示
broken image

 

修持,是一段苦工夫、苦志節…須有一種「生死與之」的懷慕才可能作證到底,追隨到底 

梁老師致Z君的一封信

Z君仁者清鑒:

  叢峯湛湛。信,和山中人一併於書房眺望群峯已有悠長時間――

  能夠書寫王羲之〈聖教序〉的,怎可能與佛、法緣慳呢?――不,該說,是有甚深因緣使能如是;在於,此是長卷,箇中,只要有一個字寫錯或寫壞,即前功盡棄…並非所有的書法家能夠挑戰…須對此長卷有決定性的信心和慕往,則不可能捱歷如斯悠漫的跋涉…且也勢必端恪一心,十分沈凝,收攝地寫…

  知不易,甚珍惜。

  仁者的字,秀雅而清俊…所體悟的,是正確的――只是,文人,不難以其敏慧、剔透,瞬間折射至「廟堂」;然而,要真實烙印,一步一步行向須彌,「真正實體踅入廟堂」,則又是另一段杳渺,遙迢的跋涉。修持,是一段苦工夫、苦志節……須有一種「生死與之」的懷慕才可能作證到底,追隨到底。

  在於,它是一個不斷「拗」自己,突破、裂解自體的過程。

  以致,是「眾生自渡,佛不能渡」的過程。所謂「明師」,只是具足道眼,指陳道路的人。

  奉上龍井,是初夏家人自大陸攜回的,簡淡茶湯正好涉度灩烈長夏。

  知否?在仁者交付〈聖教〉長卷的那一日,也正好於閉關中心翻尋出王羲之〈十七帖〉,是拓碑,上面猶有墨香。

  保重

頌

        清 涼 清 悅

                                     玄

                             2012年8月7日 合十

(註:Z君精通中國傳統音樂並兼習書畫,數年前未識梁老師前,即因熟讀迦陵之音,進而譜曲和老師心靈結緣)

 

訂閱
上一篇
鳥羽松的冬日
下一篇
苦楝‧苦戀!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