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冥想者的編織

──梁寒衣

· 他方之眼-聽彼風雷
broken image

攝影:梁寒衣

梁寒衣在文體上的創造性,是十分豐富的,只有七等生、王文興、李永平堪與比擬,也許該這麼說,梁氏文體變化的基礎在文字。
她的文字充滿詩的張力,詩的質地,整個句子也看得出精心雕鏤的痕跡。
除了文字之外,意象的雕琢也是繁富的,這種詞藻的堆砌、想像的豐富,恣縱的驅使滿天神佛,重重疊疊的形容詞,讀起來也有鏗鏘韻味,隱約和無言氏《創世紀大菩提》、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修辭法相似。

編者按:本文原刊於2000年/苗栗文學史

冥想者的編織

──梁寒衣

文/莫渝、王幼華

  梁寒衣是位相當純粹的作家,以知識和冥思來塑造她的文學世界。

  在她十餘年不間斷的作品來看,她有著一個不落塵埃,自照自明的獨異空間。

  沒有同世作家的言情、媚俗姿態,不是意識型態的俘虜,不隸屬任何文學團體,非常認真的經營自己的文學理念。

 

由於作家的文學源自於知識,那麼我們便嘗試分析她的創作來源。

  頗類同於王文興、王幼華、張大春那般,都有以知識武裝作品的特色,是以在內文中便可看到:

  希臘神話、基督教、道家思想、佛教經典、西方作家等等一連串人物、書名和概念,她將這些東西穿插、組織在裡面,令人驚詫於她的博識。

  這種知識性的擷取,或純然出自於理論性的探討,令大多數的讀者感到沮喪,也有荊棘滿眼之感。

  西方作家以學閥樣貌出現的不在少數,不過最終檢驗其是否成為好作家、好作品,仍以運用知識的效果為何來決定。

  事實上通篇的「偽知識」,或故意曲解經典、概念的小說,也能成為傑出的作品。

  在梁寒衣的作品裡,面對知識的方式是很多樣的,其一是引用,其二是辯駁,其三是詮釋,其四是鑲貼,在〈致敬!納西塞斯〉、〈寓言六則〉、〈迦陵之音〉,我們可以看到這樣方式。

  有時不放心的作者還會將引用的人名或典故,附註在文後(尤里西斯的環孔等),可以見出作者還是期望受到知解,引起共鳴的。

  貫串於知識與概念之間的是冥想,梁寒衣早期的作品「人間的顏色」尚多,〈迂迴鐵道上的公主〉、〈上卡拉OK的驢子〉較有跡可循,〈水仙的炎鏡〉等作就進入作者純粹的冥思和幻設中了。

  〈黑夜裡不斷抽長的犬齒〉寫的是吸血鬼的故事,〈赫!我是一條龍〉、〈孤雁記〉、〈羔羊跑起來了……〉等是十分精彩的寓言故事,有些可以列入台灣最傑出的短篇小說之林,在冥思與知識的陳述間取得平衡,往往是她作品獲得成功的地方。

  梁寒衣在文體上的創造性,是十分豐富的,只有七等生、王文興、李永平堪與比擬,也許該這麼說,梁氏文體變化的基礎在文字。

  她的文字充滿詩的張力,詩的質地,整個句子也看得出精心雕鏤的痕跡:

 

「夏日的鴉鳴聽起來與冬日不同,或許是空氣密度濃淡疏薄所產生的振動差異,雖然依舊枯澀瘖啞,猶如烈日暴烤下的砂礫岩頁所發出的嘶吼悲鳴;卻缺乏冬日那股寒澗般的深邃幽冷、孤絕曠茫」(〈鴉蜮蛛網〉1989)

  「華美蒼蒲轉瞬劫奪了殘櫻的春色。阿佛舞著,美如觀音;窈麗的詞曲浮著流光,宛如湛湛的波濤裡,擣過千萬卷騰躍的光弦,以及翡翠色的鳥羽。」(〈嵯峨野之舞〉1997)

  除了文字之外,意象的雕琢也是繁富的,這種詞藻的堆砌、想像的豐富,恣縱的驅使滿天神佛,重重疊疊的形容詞,讀起來也有鏗鏘韻味,隱約和無言氏《創世紀大菩提》、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修辭法相似。

試看這一段:

  「濟公舉著葫蘆佯佯狂狂、顛顛狂狂的行走。旋轉的銅錘、揮鞭的刀劍,切削下一片片精白的血肉……她簇擁在男男女女喧囂膊赤的舞踏中,感受著泥血飛濺、人神駁混、愛欲、虔敬、汗水、渴望、犧牲、祈禱、秘儀、展示……涵融相攝的神人世界。」(〈佛陀之刀〉1994年)

broken image

攝影:梁寒衣

  故事在她的小說中是須要讀者自己去感受和填補的。

  作者藉由文字塑造情境,濃烈、陽剛、突兀的詞句,不斷刺激讀者的反應,雖不能引起美好的或感性的情感,卻讓人恍惚置身於瑰麗、錯亂、迷惘的幻覺世界裡。

  在中國漢賦、駢文、宋詞裡不乏設想奇詭、用典繁富、情采淫麗、音韻琅琅的例子。

  梁寒衣的路數雖與中國傳統文類無關,但濃重的「表現主義」色彩,務飾美詞,力求精巧則沒有太大的不同。

  就作品而論,她追求的純粹性與藝術風貌固然獨樹一格。

  她的獨異性和自成自美的世界,可能還須等待有緣的人才能完全知解吧。

(2000《苗栗文學史》)

 

訂閱
上一篇
一座城堡的興起與潰滅
下一篇
金剛心與琉璃心兼修──清淡生活有真味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