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Camille
從卡夫卡的《蛻變》看「四念處」
──摘錄自梁寒衣導師弘講之《維摩詰經筆札˙佛國品第一》
林淑嬌摘錄
《蛻變》簡介
《蛻變》講的是一個名叫「薩摩薩•戈勒各爾」的布料推銷員,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大甲蟲,身上到處都是足肢,連翻身都不能。
因為他是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所以雖然已變成一隻大甲蟲,仍惦記著要上班,但無論怎麽努力,就是沒辦法讓身體離開床舖。公司的主管看他沒去上班,跑來找他,當打開房門時,主管嚇得逃跑了。
他很擔憂家人的生活,心裡很自責。他被關在自己的房裡,每天都由妹妹替他打掃房間。每當妹妹進來時,他總會事先躲在沙發下,好讓妹妹看不見他。因為蟲的體性關係,他開始吃一些半腐敗的食物,爬過的地方都是髒污的。
此後,他漸漸失去家人的認同,他被妹妹嫌棄過,也將母親嚇昏過;嚴厲的父親甚且拿蘋果砸他。蘋果陷進他的背裡,最後連同他背部的傷口一起膿潰、腐爛,過了一個多月,他已難以行走。最後,連他最愛的妹妹,也不願清掃他的房間了。有天夜裡,他聽到妹妹在說服父母必須放棄這個「怪物」,否則一家人都要被他拖累、折磨至死。他愛家人,並堅定地認為,他必須從這個家裡消失,始是最大的祝福!如此,陷入寧謐的沉思與祝禱中,當教堂敲至第三次晨鐘,窗外照進第一道曙光時,他的頭無力地垂下,終於死了。
當家人發現他死後,整個家庭似乎又恢復了生氣。他們搭電車到鄉間旅遊。臨近目的地時,他們的女兒第一個站起身來,顯現出她年輕的身材,而他的父母想到是:該為她找一個好對象的時候了!
用「四念處」觀修《蛻變》
卡夫卡的《蛻變》令人最痛苦的是──它解構了我們認為最永恒、最真摰的家庭關係。以佛法「四念處」觀修《蛻變》:
一、「觀身無常」(觀身不淨)──一覺醒來,「人身」轉為「蟲身」,在骯髒的地上爬行,吃腐敗的食物。
二、「觀受是苦」──變成甲蟲後,無法輕易地運轉自己的身體(「身受」的苦),雖已是「蟲身」,仍擔憂家人的生活,卻無能為力,最後甚且遭到所有家人的嫌棄(「心受」的苦)。
三、「觀心不住」──扛起一家生計,過著到處奔波的推銷員生涯,而讓全家人過著優渥、安逸的生活;剛開始,家人對他的付出,給予溫暖、感恩的眼光,但「觀心不住」:逐漸麻木而認為理所當然了。及至變為「蟲身」,母親對他「恐懼」多於「愛護」;最愛的妹妹剛開始似乎領受到哥哥過去對她的呵護及恩慈,用心幫他打掃房間,但最後還是倦怠了,他的房間變得愈來愈髒,家裡的雜物也慢慢往他的房間堆置,家人漸漸不再視他為親人,而以「蟲」對待。最後,對他痛恨至極、想要除之而後快的,居然是他念茲在茲想要栽培音樂深造的妹妹。
四、「觀法無我」──「身界」和「器世界」都是無法支配、做主的。悟及這一點,他知道──惟有徹底的死亡,才是對家人最大的祝福。無論他怎麽愛,有三個很期待他死亡的人(看來是親人,而心念卻宛如仇人)。當一切都變異的時候,當所有真誠的對待全都逆轉為寇讎的時候,他心中昇起的不是「恨」,而是「涅槃永安」:死亡,便是之於彼我最大的安寂。
※法蘭茲‧卡夫卡簡介
猶太裔捷克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布拉格。是西方現代主義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充滿幻奇與荒誕、孤獨與沉鬱,後世的「存在主義」、「荒謬劇」、「魔幻寫實」、「法國新小說」等文學藝術流派,都是從卡夫卡的書寫中獲得啟發與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