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透觀朝鮮脫北女母子「餓死」的悲劇!

· 最新消息,拄杖在手/論文・演講・座談・開示
broken image

黄鵪菜。一枝草,一點露——即使是石罅夾縫之野黄鵪菜,也渴望著生命之明亮與呼吸。
以是輕輕,善憫、凝視和行動,別輕易踐踏而無覺。「無明」英譯為 ignorant,指的即是此漠忽無視、不覺不察的狀態。

透觀朝鮮脫北女母子「餓死」的悲劇!

——梁寒衣

  這是則令人黯然的新聞!作為一名修行者,山中相信小販和其他人說的話「如果……」,唯因人類本具菩提心,本然本質性地對荼苦、餓羸邊緣的生命將伸出援手,乃孟子所謂的「不忍人之心」,見幼子將入於井,而有的自然反應和拔濟。

  作為一名佛弟子,則須於中反思三點:

 

一、慈悲心(Compassion)的重要:常念慈仁,常懷、常行布施、澤厚之意。

 

二、眼目—智觀的重要:不是荒郊野地,而是現代繁華、人口叢集的首都首爾。然而人人可能都看過她,卻也從來「看不到她」——究其原因,都会人慣常處於「急流水」的狀態,而一條急流水即連岸邊的大山大樹也常無法映照,更遑論水底更小的魚蝦蟲貝了。成為—條「急流水」,意謂著「只看得到自己想看到的」,亦也只「標的性」地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滾動、奔馳。除此,一概「視而不見」,不止看不到生命潛能所可凝視、發覺到的萬相萬類,即日日對面、擦肩而過的也未必著眼。它再次提醒了「禪定止觀」的重要:唯有一條靜止的河水,才可能返照河上、河下,也才利於覺察。也才能談「具足眼目」。

 

三、忍辱的重要:忍辱,又譯為「柔和、柔忍」——人是有自尊的,小販可能善良,但他日常所表現的不耐、焦燥,怕便早已嚇阻了韓星玉的求救之心了,現前還在付帳,便已如此冷眼睥睨,誰知開口乞求所得会不会另一种輕藐懷疑、或冷嘲熱諷?她決定沈默著饑餓而死、不開口向任何人乞求,便已說明了內在的絕望——也許在「脫北」的艱難、顛沛時,韓星玉業已經驗過無數現實、人性的漠冷、折挫與屈辱。人類的肢体將不知不覺地洩露自我的態度與情緒,由是,為佛弟子若真發心利益生命,更該敬慎調柔自体的身、口、意,收拾起一盡粗浮、粗獷。是一個慈心厚道,和善、溫柔、體諒的人,自然使他者易於信任、親近、視為依怙。

相關新聞

  首爾郊區菜市場。42歲的韓星玉(音譯,Han Sung-ok)看起來是下定決心要把生菜挑個遍。

  她一顆顆翻過來、倒過去地檢查,6歲的兒子在附近的柵欄旁玩兒。賣菜的小販很煩。這個買主真挑剔,而且每次來都只買一點點,也就一兩樣。

  那一天,韓星玉買了一顆生菜,500韓元(約合40美分)。她話不多,交了錢,帶著孩子離開菜市場。

  幾星期之後,母子雙雙離開人世。

  韓星玉是脫北女,為了躲避朝鮮饑荒、夢想過上新生活,千辛萬苦逃到韓國。但是,母子兩人卻在首爾(亞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喪命。據信,他們是活活餓死的。

  直到兩個月後,來收水費的人聞到腐臭,才在公寓內發現屍體。他們家裏僅有的食品是一袋紅辣椒碎。

  「要是她好好問問……」

  韓星玉生命最後一段時間接觸過的人當中就包括公寓樓外菜市場上的那個小販。春天時,賣菜的女子見過韓星玉。後來警察說,大概也就是那個時候,韓星玉把她的銀行賬戶「歸零」:取走了僅剩的3858韓元(約合3.2美元)。

  賣菜的女子說,「回想起來不寒而慄。最開始我很煩她,總是挑挑揀揀的,現在真為她難過。」

  「要是她好好問一聲、求一下,我肯定會送給她一些菜。」

  我們就這個慘案採訪過的人當中,許多人的回答都是以「要是……」開頭,賣菜的女人只是其中之一。要是當局早點兒注意到她的處境;要是政府採取更多措施幫助脫北者;要是她求助……

  母子雙亡的慘劇在韓國引發眾怒和反思。

  韓星玉逃離朝鮮、投奔自由,這樣的經歷應該說明她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女人。但是,在總人口一千萬的大都市首爾,韓星玉彷彿是無形之人,很少有人認識她。就算那些認識的人也都說,韓星玉沉默寡言,出門總是蒙著圍巾,避免和人對視。

  但是現在,首爾人終於認識了這個女人。

  首爾市中心光化門為韓星玉擺起了臨時靈堂,她的照片擺放在花圈中。幾十名來祭奠的人舉著大喇叭高呼韓星玉的名字,雖然他們當中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認識她。

  一位來弔唁的脫北者告訴我們:「真的搞不懂,她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各種難關來到韓國,最後居然餓死。想起來讓我心碎。」

  「第一次聽到這個新聞,感覺太荒唐,無法相信。韓國怎麼能出這樣的事?為什麼一直沒有人知道?」

  沒有人知道,原因之一是,韓星玉本人好像一直希望隱形。

  「笑容後面的悲傷」

  逃離朝鮮幾乎是難於上青天。今年試圖攀登聖母峰的人比脫北的人還要多。就算你躲過了邊境的士兵、監視器,脫北者還要面對穿越中國的漫漫長路。他們的目的通常是抵達第三國的韓國使館,比如泰國、柬埔寨、越南。

  但是,穿越中國風險巨大。如果被抓住,中國會把他們遣送回北韓。那時,等著他們的恐怕是在惡名昭彰的勞改營中做一輩子的苦力。交錢求助人販子的女性脫北者通常會被扣押、被迫賣淫或者被賣給人做老婆。

  至於韓星玉,很難確定她到底是麼時候、怎樣離開的朝鮮。兩名自稱認識韓星玉的脫北者說,她被賣給一名中國男子做老婆,兩人還生了一個兒子。BBC無法確認這一說法。

  但是10年前,韓星玉孤身一人來到首爾。在「哈納文中心」—脫北者安置培訓中心學習期間,韓星玉很少和同期學員互動。

  所有脫北者都必須在統一部開設的哈納文中心接受為期12個星期的基本培訓,以適應韓國社會和生活。韓星玉的那期培訓班是此類中心開辦以來規模最大的之一,學員總數超過300人。他們都很清楚,穿越中國難度有多大。

  韓星玉的同學之一告訴我們,「我知道她先去的中國。我知道,因為即使是在心情開朗時,笑容後面也總是悲傷、陰鬱。」

  「我問她這是怎麼回事,她總是迴避不答。」

  「個人的事情,我不願意使勁打聽。所以我就說,『我不知道你遇上過什麼事,但是出去之後,只要你努力工作,就能過上好生活。韓國這個地方,工作總會得到回報。你很年輕,人又這麼漂亮,日子不會難過的。不管做什麼,不要覺得羞辱,抬著頭做人』。」

  最開始,韓星玉的生活好像還很不錯。韓國當局幫助脫北者安家,給租房津貼。韓星玉和六個同學一起被安置在同一個社區:冠岳區。

  她的同學說,「韓星玉人很漂亮,溫柔賢惠。我記得,我們那一班學生中,除了我,她是第二個找到工作的。最開始,她曾在首爾大學咖啡館工作過一段時間。我聽說,她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我們記得,她很聰明,很女性。我們以為她肯定能照顧好自己。」

  「真沒想到出了這樣的事。」

  她怎樣淪落到食不果腹的地步?

  從這樣一個良好開端,韓星玉怎麼淪落到食不果腹的地步?真相很難搞清楚。韓星玉好像非常不願與人交往互動。

  與她同住一個小區的兩名脫北者告訴我們,他們相信,韓星玉說服中國丈夫來到韓國,一家人搬去南邊的統營市,他在造船廠工作,他們又生了第二個兒子,孩子生下來有智障。

  據信,她的丈夫後來帶著大兒子返回中國,剩下韓星玉一人,沒有工作,還要照顧有殘疾的二兒子。鄰居說,她非常思念大兒子。

  韓星玉搬回她韓國生活的起步地:首爾冠岳區的政府補貼公寓。去年10年,她在社區中心申請,領取每月10萬韓元(約合94美元)的育兒津貼。

  除了統一的兒童福利金外,她原本可以領取更多的救助。作為單親父母,她每個月的救濟要高出六、七倍。但是,這需要離婚證。據我們所知,她沒有離婚證。

  社區中心的工作人員說,四月期間,他們曾去韓星玉家,做每年一度的福利檢查,但她不在家;他們不知道韓星玉的兒子有智障。

  韓星玉已經好長時間沒有交房租了。在其他一些國家,這足以引起社會福利部門的警覺,但在韓國好像並非如此。

  而且,韓星玉也已經沒有資格領取脫北者救濟金,因為她在韓國拘留已經超過了脫北者為期五年的保護期。

  「冷漠造成的悲劇」

  光化門,韓星玉的靈堂前,前來弔唁的脫北者仍在討論。

  「太荒唐了!真可笑!朝鮮人為了躲避饑荒逃到韓國,最後居然餓死!」

  「韓國政府幹什麼呢?拋棄,是她的死因。」

  「冷漠。冷漠殺死了韓星玉。」

  「體制呢?警察呢?」

  但是,從前的同學說,韓星玉一定不希望人們這樣記起她。

  「我不想引起紛爭,非說這是誰的錯。我們應該團結一心,發誓保證這樣的事永遠不會再發生。事情的發展讓我傷心,有人利用這件事做文章達到自己的目的。」

  韓國可以汲取怎樣的教訓呢?

  我們從韓星玉鄰居那裏聽到有關她的最後的消息是,她看上去心神不定、非常焦慮。和10年前剛到哈納文中心的那個聰明、美麗的年輕女子相比,差別巨大。

  自始至終,韓星玉從來沒有申請救助。但是,救助是否早就應該找上門來呢?

  脫北者和精神科醫生說,對北韓難民的精神保健服務或許需要改善。大多數脫北者都曾遭遇人權侵害、心理創傷,比如極度饑餓、性侵、被迫目擊死刑、在中國時恐懼人蛇等等。

  韓國「全國人權委員會」研究發現,經過中國逃出來的人當中,罹患心理創傷的比例更高。

  在北韓,精神病患者可能被送往山區的49號醫院,許多人從去一去無歸。所以,朝鮮人不知道可以尋求心理、精神疾病的救治和幫助並不難理解。

  鐘醫生說,我們需要提供對脫北者更加友善的服務,幫助脫北者了解求助的渠道。

  調查發現,在韓國的脫北者當中,15%承認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這比韓國當地人平均高出大約10%。許多脫北者說,經濟困窘是他們難以面對生活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們也被告知,在北韓,社區感更強。脫北者告訴我們,在北韓,韓星玉和兒子根本不可能自我封閉在公寓中。

  約瑟夫·樸15年前逃離朝鮮,後在首爾開咖啡館,為脫北者營造社區氛圍。他認為,韓星玉母子的慘死並不是當局政策匱乏造成的,部分原因也包括韓國文化的某些方面。

  「在韓國,沒有人際關係也過得下去。在北韓,要生存,必須要有人際關係。我覺得這是一個顯著的差別。在韓國,和鄰居老死不相往來關係不大,但是北韓,你必須和鄰居來往,體制也要求你必須和鄰居建立關係。」

  「比如北韓學校。如果有人不來上學,老師會派全班同學去那人家裏找。所以很自然,誰也落不下。在北韓,不可能有人像(韓星玉母子)那樣失聯一個月。」

  許許多多的脫北者在韓國過著成功、美滿的生活,但是,做到這一點,他們確實需要改變、調整,適應韓國的生活方式。難以計數的調查發現,脫北者經常抱怨他們受歧視、難以融入。

  韓星玉母子慘死一案雖然還沒有蓋棺定論,但是韓國統一部已經開始審視,尋找應該汲取的教訓。

  不過,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即使身處同一個城市,北韓人和南韓人仍然經常感覺,他們之間隔著一條三八線。

  或許,韓星玉的故事能讓所有的首爾人反思,怎樣才能讓整個社會不再捫心自問:「要是……」

 

訂閱
上一篇
三時繫念法事
下一篇
胸中的須彌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