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Nicole
耕治者啊!無數心血耕治、耘刈中伏藏著明日之豐饒。
禪定的重要
蓮睿
回觀、反省自身,根機粗淺,無論經義、禪定都甚甚甚淺薄,深感汗顏──十分慚愧!這都是個人慈悲、智慧、福慧等極度不足,須要努力、更努力加強之處啊。
日昨整理書櫃,無意間翻到一首摩拏羅尊者的「詩偈」,涵蓋「四聖諦」──苦、集、滅、道。因為我們常常「心隨萬境轉」而煩惱不已,覺得很宜分享大眾:(摘錄自大鑑導師弘講之《維摩詰經筆札》)
摩拏羅尊者 ˙〈詩偈〉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心隨萬境轉」──是「苦集」諦。生命會有那麽多苦惱,就是我們的「念念不住」,在各種境相裡,眼燒燃、心燒燃、耳燒燃、意燒燃……作不了主。
「轉處實能幽」――但其實可以「轉識」至一寧靜、幽寂的平衡點;在那裡,被境界燒灼的情況,是可以止滅的。
「隨流認得性」――是「道」諦。如果能在無限的「眾生之流」、各種「意識的瀑流」……中,當下返歸自己的「本體自性」,認證得了當下的「空寂本然」,就是「脫落」了!
「無喜亦無憂」――是「滅」諦,涅槃的狀況――「自性本體」湛湛明明,沒有波濤起動。
步入人生晚年之際,深切期許一己餘生能夠每日上座,努力修禪定、修止觀!尤好悅大鑑導師的精湛教法之一:「觀修四念處」(大、小乘基礎必修,註),能夠減輕、消除對世間的貪著愛染,息滅貪嗔癡三毒;最終亦能身心安頓,利己利他菩薩行。
修行是長遠法、願力法!人生難逢有修有證的大善知識!慶幸自己,願生生世世頂戴上師、頂戴禪宗。多言數窮!一己須先紮好馬步,老老實實地上座修止觀吧。
(註)觀修「四念處」(摘錄自大鑑導師弘講之《道德經筆札》)
觀身無常:現象界的一切人、事、物皆是變異、遷流不已的,也皆將破滅、壞散,由是「無常」(原是「觀身不淨」,但「不淨」已含有「淨」/「垢」對立的價值判斷,易使凡夫心陷入愛/憎染執,故山中以「觀身無常」取代,認為較符「中道」)。
觀受是苦:所有的「內、外」受,無論「苦、樂、不苦不樂」,最終皆因「無常、變異」而輾轉蛻為苦感的來源。一旦執著現前美好的「覺受」,愈是戀執、耽溺,一朝「無常」來襲,則更墜入痛苦的深淵。「受、用」愈深,則痛苦愈烈。
觀心不住:愛繫其頸,世人恒常期望能掌控他者的「心」(丈夫、妻子、兒女、同儕、屬下……等等);但佛法卻談「苦、空、無常、無我」,我們的心念川流不息,如泡沫一樣倏起倏滅、不斷的變動、浮搖,連自己也無法掌握一己的心,更遑論掌握他者!這便是「心」的真相與本質。唯有「禪定」高的人,「心」才更能安住,也才能恒定對待事物;而已經「破本參」、「悟道」之人,才能把掌「常住涅槃」、「常樂我淨」之道。
觀法無我:現象界的一切,不是我們可以掌管、支配、做主的。萬法皆將隨著諸種「因緣生、因緣滅」,而成成敗敗、破散、分捨(成,為因緣成;敗,亦終歸於緣法)。故須學習盡一切力量,憫念此闕憾、無常的有情,努力成滿、圓成萬法;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但盡己心,皆放下、不掛礙。

攝影:Nicole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