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 …  
    • 首頁
    • 關於大鑑 
      • 成立緣起與宗旨
      • 關於大鑑禪堂
      • 道場內景
      • 入會申請
    • 大鑑導師 
      • 禪行者簡介
      • 自畫像
      • 梁寒衣著作(書目/序/評論)
      • 他方之眼(報導/評論/學術研究)
      • 導師步履
    • 最新消息/課程 
      • 芳嚴無涯/消息・活動
      • 行向圓覺/課程・共修
    • 教法/文章/思潮 
      • 華嚴智海/教觀、禪觀
      • 宗門之眼/經藏之美
      • 拄杖在手
      • 寒雪付衣/散文・詩歌・偈贊
      • 薔薇與棘原/現代小說・寓言小說・佛化小說
      • 影之聲/電影內外觀
      • 道在一切/影音
      • 光光交會/導介・轉載
    • 行道瓔珞
    • 感思與洄瀾
    • 千眼書屋/書籍.作品
聯絡我們
broken image

相約辭世之際的好雪

——《涅槃之雪》推薦序

broken image

攝影:Nicole

寒衣以一介禪家,既入於《燈錄》與歷代祖師相應,最終,更幾近嘔心瀝血般,將此風姿直現於世人。

直現,故因與祖師眉毛廝結;直現,也以宗門凌替,道風少見;而直現,更因禪家的死生殷切。

相約辭世之際的好雪

——《涅槃之雪》推薦序

——林谷芳

  佛法談悲智雙運,但就外相,禪卻幾乎不言慈悲,就如此,連教下耆宿都常以其偏於一邊,但直言之,此正未入宗門,方有此論。

 

  宗門向舉不二,以分別心乃顛倒纏縛之源。而既立於不二,悲智豈能雙運,更須就是一事。如此,哪有舉智不舉悲的問題!

  舉智不舉悲,乃宗門接機之外現,以此而示自性自悟,且學人若真契宗門,也就能領略它那如實而獨有的慈悲。

 

  這慈悲,在禪者身影,一個個活脫脫悟道證道之人,一個個不離世間而即超越的禪家,相對於他宗聖者的屢現神異、解脫之求諸彼岸,有他們,你才知生命竟可如此富含血肉地與道相應,如此凡聖一如地透脫自在。

 

  的確,「禪者的存在就是宗門對眾生示現的最大慈悲」,有他們,你才更知「道不遠人」,才更知修行一事誠不我虛,才知眾生與佛果真無二無別。

  這樣的禪者身影鮮烈,奪人眼目,更使得許多人欣羨於禪。可惜此欣羨,畢竟也盡多在行外徘徊。

 

  徘徊,只因世人總見機鋒暢快,卻忽略了禪之根柢只此一句:「了生死」。

  生死,是生命最難跨越的一關,歷代禪者卻以其獨有之姿,何只顛覆你原有的認知,更使你之道在此的超越果真存在,果真可期。

 

  這是禪者示現的核心,也是宗門身影最鮮烈之處,它載諸禪籍,可惜向來少人梳理。

  少人梳理,一因禪籍多的正是那讓人炫目的機鋒;少人梳理,還因這死生之姿在宗門原只自然之事,常淡掃幾句即止;但少人梳理,真正原因更在只有「作家」才能會得這淡掃幾句筆下的真意。

 

  而如今,寒衣以一介禪家,既入於《燈錄》與歷代祖師相應,最終,更幾近嘔心瀝血般,將此風姿直現於世人。

  直現,故因與祖師眉毛廝結;直現,也以宗門凌替,道風少見;而直現,更因禪家的死生殷切。以此殷切,寒衣固就體得祖師之恩;以此殷切,也才想將此祖師之恩轉諸有緣。

  以寒衣在禪之領略及她特有之筆觸,這直現,何只讓歷代祖師之身影躍然紙上,領旨及書寫的寒衣其道人之風更就直逼眼前。原來,當代也有如此的禪家!

  同為禪家,我與寒衣雖未即臨生死,許多地方卻也直映了一句禪語:「同生不同死」。同,在她的禪家原點,在她的宗門之見。不同,則在她高峻拈提下對有緣的殷殷叮囑。但無論同與不同,卻都讓我在禪這「獨行道」上有吾道不孤之感。

  就因吾道不孤,禪家的辭世三書乃皆為之序;就因吾道不孤,乃更相約辭世之際的好雪。

 

訂閱
上一篇
乘著梵音的草歌 ——《丈六金身,草一莖》推薦序
下一篇
才氣縱橫的女作家寫活了才氣縱橫的佛學大師 ——《無涯歌》,聖嚴法師序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